吃也可以響應環保,愛護地球
當生活態度開始有機,
人們願意花精神去關心飲食,珍惜資源,
儘管所費的心思是比較多,
但其所造成善的影響是無庸置疑。
畢竟吃不但可以牽動著一個國家的千年文化,
如今,更牽動這地球的生態環境。
■ 張錦德
全球暖化的嚴重性,已經成為近幾年來熱烈討論話題之一。因全球暖化,位於南半球的澳洲面臨百年以來最大的乾旱危機。過去墨累--達令河系的沿岸流域,曾是澳洲人賴以為食的穀倉,如今卻面臨可能斷炊的危機。由於澳洲一向是穀物出口大國,在嚴重乾旱下,將會引發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。
如果位於南半球地區的暖化問題,讓人很難感受切身之痛,但以下的數據卻不得不讓位於北半球的台灣注意一下。
氣候暖化影響現代人的食物
根據農業統計年報,國內的耕地面積從1961年至2005年縮小了約四萬公頃,可是農作物損失,從1996年開始,每年損失平均八十二億元,年均損失比起五十年前,足足多了二十五倍。
耕作面積減少,損失卻增加,這多半與近年來颱風數目增加有關。2001年和2003年颱風侵台數目更上升至九個,氣候的異常不免讓人聯想是否是因為地球暖化所造成。
數據會說話,全球暖化已經不是話題,它是各國政府或每個地球人所不願面對,但卻也必須接受的事實。
因此,為了愛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為了愛護地球,近年來許多人開始提倡樂活主義(Lohas,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)。美國社會學者雷保羅(Paul Ray)與同事花了十五年調查,於1998年寫了一本《文化創造:五千萬人如何改變世界》(The Cultural Creatives: 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),定義了「樂活族」: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,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。不因自己的消費,造成地球的負擔,珍惜一切地球的資源與要素。
在這股愛護地球、崇尚回歸自然的潮流中,強調不使用人工化學製劑(包括農藥、肥料及添加物等)的有機食品,也就普遍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和青睞。
有機?還是有錢?
台灣有機農業的栽種面積十年來成長近十倍,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資料統計,國內經農委會認證的有機栽種農地已到達一千三百五十五公頃。成長的數據顯示,人們逐漸正視自己的飲食問題,希望改變自身的飲食習慣,珍惜身體健康,也能珍惜生長環境,保護地球資源不耗竭,而能生生不息。
只不過有機農產品因為標榜營養、安心,被賦予高度的期待,但是卻有著較高的價格。讓國際園藝學會主席Dr. Norman E. Looney今年三月在台灣大學演講,也提到有機是有錢人食品。
對於市場上居高不下的價格,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把問題歸因為「高額的人工成本」。他說:「尤其是有機在缺乏農藥、化學肥料,不論鋤草、去蟲是都必須依賴人工。」過去一罐除草劑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,如今換成工人,不論是用機器還是人力,都比以往費時費力。
儘管消費者知道,昂貴價格背後,是生產者的成本反應,但在市場售價明顯偏高的情況下,一般人基於經濟的考量,還是望有機而興嘆。
「沒錯,有機食品是比較貴,但以台灣慢性病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,國民的健康問題將會拖垮整個國家的醫療資源,那樣的成本最後還不是全民買單。」撇除價格的考量,多年來致力於有機耕作推廣的鄭正勇還是對有機充滿信心,認為以台灣有限土地、農業轉型、農業人口萎縮等客觀因素,是相當適合有機食品的耕作。
鄭正勇教授這番話點出在現代人的生活中,個人的消費行為將會影響這社會。只不過這背後還有另一更深層的暗示,那就是現代人對有機的詮釋,太注重於個人的安全及價格的考量,這樣思考方式是滿足小我利己的小康有機,勢必無法觀照以自然環境為大我的有機精神。
本文摘自人生雜誌286期
http://www.ddc.com.tw/epaper/F/2010/100325.htm
http://www.ddc.com.tw/PrtShow.asp?Series=84&ClassType=1&CommId=1837
人們願意花精神去關心飲食,珍惜資源,
儘管所費的心思是比較多,
但其所造成善的影響是無庸置疑。
畢竟吃不但可以牽動著一個國家的千年文化,
如今,更牽動這地球的生態環境。
■ 張錦德
全球暖化的嚴重性,已經成為近幾年來熱烈討論話題之一。因全球暖化,位於南半球的澳洲面臨百年以來最大的乾旱危機。過去墨累--達令河系的沿岸流域,曾是澳洲人賴以為食的穀倉,如今卻面臨可能斷炊的危機。由於澳洲一向是穀物出口大國,在嚴重乾旱下,將會引發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。
如果位於南半球地區的暖化問題,讓人很難感受切身之痛,但以下的數據卻不得不讓位於北半球的台灣注意一下。
氣候暖化影響現代人的食物
根據農業統計年報,國內的耕地面積從1961年至2005年縮小了約四萬公頃,可是農作物損失,從1996年開始,每年損失平均八十二億元,年均損失比起五十年前,足足多了二十五倍。
耕作面積減少,損失卻增加,這多半與近年來颱風數目增加有關。2001年和2003年颱風侵台數目更上升至九個,氣候的異常不免讓人聯想是否是因為地球暖化所造成。
數據會說話,全球暖化已經不是話題,它是各國政府或每個地球人所不願面對,但卻也必須接受的事實。
因此,為了愛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為了愛護地球,近年來許多人開始提倡樂活主義(Lohas,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)。美國社會學者雷保羅(Paul Ray)與同事花了十五年調查,於1998年寫了一本《文化創造:五千萬人如何改變世界》(The Cultural Creatives: 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),定義了「樂活族」: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,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。不因自己的消費,造成地球的負擔,珍惜一切地球的資源與要素。
在這股愛護地球、崇尚回歸自然的潮流中,強調不使用人工化學製劑(包括農藥、肥料及添加物等)的有機食品,也就普遍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和青睞。
有機?還是有錢?
台灣有機農業的栽種面積十年來成長近十倍,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資料統計,國內經農委會認證的有機栽種農地已到達一千三百五十五公頃。成長的數據顯示,人們逐漸正視自己的飲食問題,希望改變自身的飲食習慣,珍惜身體健康,也能珍惜生長環境,保護地球資源不耗竭,而能生生不息。
只不過有機農產品因為標榜營養、安心,被賦予高度的期待,但是卻有著較高的價格。讓國際園藝學會主席Dr. Norman E. Looney今年三月在台灣大學演講,也提到有機是有錢人食品。
對於市場上居高不下的價格,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把問題歸因為「高額的人工成本」。他說:「尤其是有機在缺乏農藥、化學肥料,不論鋤草、去蟲是都必須依賴人工。」過去一罐除草劑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,如今換成工人,不論是用機器還是人力,都比以往費時費力。
儘管消費者知道,昂貴價格背後,是生產者的成本反應,但在市場售價明顯偏高的情況下,一般人基於經濟的考量,還是望有機而興嘆。
「沒錯,有機食品是比較貴,但以台灣慢性病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,國民的健康問題將會拖垮整個國家的醫療資源,那樣的成本最後還不是全民買單。」撇除價格的考量,多年來致力於有機耕作推廣的鄭正勇還是對有機充滿信心,認為以台灣有限土地、農業轉型、農業人口萎縮等客觀因素,是相當適合有機食品的耕作。
鄭正勇教授這番話點出在現代人的生活中,個人的消費行為將會影響這社會。只不過這背後還有另一更深層的暗示,那就是現代人對有機的詮釋,太注重於個人的安全及價格的考量,這樣思考方式是滿足小我利己的小康有機,勢必無法觀照以自然環境為大我的有機精神。
本文摘自人生雜誌286期
http://www.ddc.com.tw/epaper/F/2010/100325.htm
http://www.ddc.com.tw/PrtShow.asp?Series=84&ClassType=1&CommId=1837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